第九十八章 小赵官家好冲动-《水浒新秩序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大同与大宋两国即便是屡次大战期间,也没有中止外交活动。

    而且,占尽优势的大同帝国并不是一味压榨大宋,还会开出一些互惠条件。

    几年下来,大宋王朝上下都适应了正乾皇帝这种极其古怪的外交原则。

    此番,万俟卨能够迎回宣和太后,也没有出乎一些聪明人的预料。

    想来这又是一次“互惠”外交,新宋肯定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。

    只不过新任右正言万俟卨极其油滑,满嘴没句实诚话,没人知道其人究竟代表官家向大同出卖了哪些利益。

    只有赵构自己清楚,其人真的没有出卖太多国家利益。

    而且,事情也并不是像表面这样顺利。

    正乾皇帝这次还是没有接见宋使,却让万俟卨给赵构带回了其人的口谕:

    “勿要分心,安心备战,等朕会猎荆湖”。

    很明显,正乾皇帝早就窥破了小赵官家的心思,也配合了后者的表演。

    但这些小手段可一,可二,却不可再三。

    新宋政权还是要在军事上取得胜利,才能赢得与大同帝国正常对话的机会。

    不过,徐泽这道口谕是由大同外部尚书王四亲自传给万俟卨的,两国中仅有徐、赵、王、万俟四人知道此事,这也就给小赵官家留下了可操作空间。

    宣和太后回归的当日,赵构率百官出城相迎,俨然将此事当做了自己的政绩。

    随后,又以贤妃潘氏生皇子赵旉,赦天下,并在邸报中大肆宣扬赵氏的接连喜讯。

    接着这两大喜事,赵构终于熬过了最难的政权初创期,也彻底巩固了自己的皇位,终于可以动一动勉强凑合到一起的别扭朝廷了。

    当然,这事用不着小赵官家亲自下场。

    早在新宋朝廷迎回宣和太后的第二日,就有嗅觉灵敏的大臣上章,

    弹劾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李纲曾以“灭国之恨未报不宜主动和谈”为由,阻止万俟卨出使大同,意欲隔绝天家亲情,其心可诛。

    好不容易压制住的朝堂再起争斗,小赵官家依然采取了“留中”处置,却没有指责上章之人不顾大局云云。

    聪明的朝臣们敏锐地发现到了皇帝的态度变化,纷纷上章谴责李纲的各种大逆不道行为,恨不得将大宋灭亡的全部责任全扣在其人身上。

    “倒李”行动迅速升温,之前一直被李纲压得死死的黄潜善、汪伯彦二人也终于从幕后走向了台前,公开自己的“倒李”立场。

    一面是元老重臣,一面是皇帝的心腹亲信,矛盾一旦公开,小赵官家必须及时做出明确表态,绝不能继续和稀泥。

    当然,既然是朝堂争斗,肯定不可能真的一面倒。

    有人急不可耐地冲上去疯狂乱咬李纲,以换取给皇帝做狗腿的机会,自然也有人为了江山社稷做诤臣,欲要保住刚直的李相公。

    朝堂上的争斗不断升级,很快就转移到了民间。

    陈东、欧阳澈等人接连上书三次,历数黄潜善、汪伯彦、张浚、杨沂中等奸臣蒙蔽圣听,隔绝内外,孤立忠良,

    要求小赵官家挽留李相,罢去黄、汪,且不应偏安荆湖,应立即组建亲征行营,明确宋同不两立的政治立场。

    几乎是靖康元年李纲免职事件的翻版,在小赵官家罢免李纲之后,陈东、欧阳澈等人再次组织民众伏阙上书,以让年轻的皇帝听听“民众正义的呼声”。

    可惜,小赵官家确实很年轻,所以很冲动。

    伏阙行动刚刚开始尚未形成规模,赵构便命御营缉拿了裹挟民意威胁自己的暴民。

    当日,“语涉宫禁”的贼首陈东、欧阳澈便被斩首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