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0章 粮道-《大明,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“报告将军,夜不收回来几波,他们并未发现异常!”

      茅元仪点点头,刚要放下望远镜,突然看到远方有一小队骑兵疾驰而来,他立即说道:

      “稍微等等,又有夜不收到来!”

      “喏!”

      副将答应一声,随后拿出千里镜看向远方尘土飞扬之处,果然看到有一小队骑兵快速冲来,看穿着好像是明军夜不收。

      “将军,好像是我们的夜不收!”

      茅元仪并未搭理副将,他一直注视着一小队骑兵,大约一刻时间,五匹战马飞快来到茅元仪马前。

      五人立即跳下战马上前敬礼:

      “将军,前方十里左右发现建奴大队人马,他们并未打旗,看穿着好像是建奴镶白旗人马,估计有两万多人……”

      “什么?”

      茅元仪大吃一惊,同时心里也暗暗惊喜,终于有建奴来打劫了。

      回头看看身后不远处,麾下辎重兵和四轮马车正源源不断从后面上来,茅元仪立即说道:

      “传本将命令,迅速把四轮马车排放在路口,火铳兵立即在马车后就位,后面路上队伍暂停前进,随时注意山上,防止建奴从山上往下扔火把……”

      茅元仪反应很快,立即命令麾下部署车阵,并做好战斗准备,随后催马返回后方车阵之中。

      前方乃是一片小平原,他们运粮马车还有一半在路上,将士们按照将军命令,迅速把已经进入平原的马车聚拢起来,变成一个大圆阵。

      因为他们所处道路是通往山海关唯一通道,只要前方挡住建奴,后面车队基本安全,除非建奴爬山,即使爬山也要越过车阵才能办到。

      将士们动作麻利的将六十多辆四轮马车首尾相连组成一个圆阵,六千火铳兵分成三排站在马车后面。

    
  茅元仪麾下豹营加上辎重兵近两万人,他们人人手中一把线膛枪和燧发枪,并不惧怕建奴前来打劫。

      茅元仪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,祖父茅坤是着名的文学家,父亲国缙官至工部郎中。

      在家庭的熏陶下,茅元仪自幼勤奋好学,博览群书,尤其喜读兵、农之作。

      成年后又熟谙军事,胸怀韬略,对长城沿线的“九边”之关隘、险塞,都能口陈手画,了如指掌。

      正当茅元仪立志报国之时,东北建州女真族崛起,其首领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政权,自称金国汗。

      两年后以“七大恨”为借口,兴师攻明,辽东战火纷飞,战乱屡起,国运衰落,军队战斗力低下,战败的消息纷纷传来,举国为之震惊。

      茅元仪于焦急忧愤之时,发奋着书立说,刻苦钻研历代兵法理论,将多年搜集的战具、器械资料,治国平天下的方略,辑成《武备志》,于天启元年刻印。

      自此以后,这位年轻学子声名大振,以知兵之名被任为赞画,随大学士孙承宗督师辽东。

      并与同僚鹿善继、袁崇焕、孙元化等人一起,在山海关内外考察地形,研究敌情,协助孙承宗作战,抵御后金的进攻。

      还到江南筹集战舰,加强辽东水师,提高明军的战斗力,在孙承宗指挥下,明军在辽东收复九城四十五堡,茅元仪也因功荐为翰林院待诏。

      由于阉党魏忠贤专权,孙承宗被排挤去职,茅元仪也随之被削籍,于天启六年告病南归。

      次年十月,朱由检即帝位,随后杀魏忠贤,阉党势力大落,茅元仪即赶赴京城,向新帝进呈《武备志》。

      后来因被权臣王在晋等中伤,以傲上之罪,被放逐到定兴江村。

      崇祯二年冬,后金骑兵直扑北京,孙承宗再度受命督师。

      茅元仪等数十骑,护卫孙承宗,从东便门突围至通州,击退了后金军的进攻,解了北京之危。

      茅元仪因功升副总兵,督理觉华岛水师,不久被权臣梁廷栋所忌而解职,又受辽东兵哗之累,遣戍漳浦。

      之后,辽东军情复又紧急,他请求效死勤王,遭到权臣阻挠,于崇祯十二年悲忿纵酒而亡。

      历史上茅元仪虽然是一个文人,但对军事一样精通,绝对算一个文武双全之人,可惜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。

      这一世,朱慈烺把他们召到军中,并在神武军中任豹营主将,此次光复辽东更是把重要的后勤补给全权交给他。

      要知道明军一旦粮道被断,战事必然不能继续进行,撤兵乃是唯一选择,总不能让将士们饿肚子打仗吧,并且还有大量弹药需要补给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