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0章 镶白旗再现-《大明,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  以前汉人和游牧民族作战时,在正面战场击败他们并不是很难,但寻找和追击草原上骑兵很难。

      而这次与以往任何朝代都不同,明军热气球升空后,空军侦查小队在热气球里用望远镜四下观望。

      鞑子无论怎么隐蔽,最终都清清楚楚出现在空中侦查小队的望远镜里,他们会利用信号弹指引明军追杀。

      无论鞑子跑到哪里,在他们身后都有大队明军骑兵追杀,真的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……

      这次击败察哈尔等四部,擒获俘虏五千多人,他们大多都是四部王公贵族和骑兵首领,这些人是大明神武皇帝必杀之人。

      没有入过关的骑兵投降,朱慈烺可以接受,但只要跟随建奴入关劫掠过大明的鞑子骑兵必杀之。

      “传朕命令,把这些俘虏祭旗!”

      朱慈烺一声令下,神武军立即开始行动起来。

      在喧闹的呼喝声,大群被俘的蒙古贵族被五花大绑押往了祭台前。

      看着周围大量的铁甲大军肃然列阵,鞑子们心中极为惶恐,看阵仗是要来自己来祭旗啊!

      一队队护国军士兵扑了上来,把所有的蒙古贵族全部用绳子勒住脖子,然后往高架上拉,将之挂在上面。

      还有一些鞑子则被装进麻袋摔死,又或者用战马践踏而死,最舒服的死法就是一枪击毙。

      一时间杀人杀的热火朝天的,惨叫声连绵不绝,看到投降的牧民们心惊胆战、瑟瑟发抖。

      待祭旗仪式差不多了,祭台周围已经被鲜血染红,到处都是肉泥和断骨。

      朱慈烺站在高大的战车之上,一扬手中宝剑,喝道:

      “出发!”

      “万胜……”

      “万胜……”

      在铺天盖地的欢呼声中,曹变蛟领着骑兵大军为先锋,如红色洪流般,向着下一个目标奔腾而去。

      此次神武皇帝御驾亲征北伐,注定要让蒙古大草原血流成河。

      让鞑子们在血水和泪水中,唤醒他们对大明军威的远久记忆。

      明军出现在草原上的消息,很快飞速传遍了蒙古大草原各部落。

      慑于明军之威,沿途的几个蒙古部落连夜收拾家当慌忙逃窜,往北或是往西奔逃,连肥沃的草场都不要了。

      曹变蛟率领麾下虎豹骑铁骑,加上护国军其他几营和宣府秦兵等明军,一路势如破竹横扫蒙古诸部所向披靡,大杀特杀,所获牛羊、皮毛、财帛无数。

      前期投降的蒙古牧民此时变成明军运输队,他们跟在骑兵和骑马赶路的步兵后面收拾残局。

      并把明军所获得的金银财帛和牛羊马匹,运往靠近大明的部落存放,以后慢慢运往京师。

      一些跑不掉的蒙古部落开始选择伏地乞降。

      已经杀的够多了,朱慈烺这次并未拒绝,而是接受不反抗的鞑子们投降,一路上收编了不少投降依附的蒙古人。

      来把这些投降的组成蒙古联军,参与对其他部落的征伐。

      投降越早的部落,待遇就越好,投降晚的只能喝点汤。

      迟投降的鞑子根本没机会投降,成为明军宰杀的对象……

      朱慈烺将一路所占领的草场领地等,都分给了最早大明附庸的蒙古各部。

      所获得牛羊皮毛等物,除路上要消耗的外,剩下则让投降鞑子继续运往靠近关内地方,凯旋后再运大明关内!

      没有粮草补充,明军只能按照蒙古军的方式用奶酪凝结代替军粮,另外还有无数牛羊肉,根本不愁吃……

      尝到甜头的蒙古诸部变得更加的卖力了,打起蒙古人来比明军还凶。

      此时蒙古各部都清楚,明军不是长久占领,那些打下的土地草场肯定会分给投降的蒙古各部。

      至于能分多少,就看谁出力多,谁更忠心大明了,所以都在卖力表现......

      大军行至奈曼部,再次遇到一些部落联军抵抗,虎豹骑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其击溃。

      其他明军开始围杀,并截断了他们溃逃的后路,将这些反抗的部骑兵和贵族斩尽杀绝……

      神武皇帝朱慈烺为了宣扬大明武力,震慑敌虏!

      他传令,在草原上用部落的人头叠了个超大京观,并留碑,上书:犯我华夏者,虽远必诛!

      京观里面用土堆起,外面用万颗首级砌之,叠加之后有高耸入云之势。

      附近蒙古各部落闻之骇然,纷纷派使者前来要求归附……

      自大明开国以来,蒙古这个邻居一直让大明头疼不已。

      明太祖朱元璋八次北伐,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。

      元朝被打成了北元,由正规军被打成了杂牌军。

      北元又被打成了鞑靼和瓦剌,后又分为漠南、漠北、察哈尔、卫拉特等等各种蒙古部落,杂牌军被干成了游击队,光大汗就断断续续跳出来几十个。

      大明和蒙古打了无数次的仗,也和谈了无数次,打完称臣,称臣后又反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