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4章 言官作妖-《大明,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  而明朝的言官,几乎是在一个被刻意设置的环境中存在的。

      又或者是被一个特别擅长制造“泪点”“痛点”“看点”的编剧编排过一般,动辄就充斥着血腥、杀戮等悲壮情愫。

      类似唐太宗与魏征的和谐只能树立典范,但产生不了戏剧化效果。

      明朝言官所面临的情形经常是一个不爱听、不愿听,一个偏爱讲且必须讲;一个固执不化,一个偏偏更为顽固难缠。

      猛兽相逢,势必生死搏斗。

      中国历史上冒死进言、持续觐见、集体跪谏、抬棺死谏等有关言官的且偏重与悲情色彩的案例。

      我们几乎都可以在不足300年的明朝历史上找到。

      言官们的重点工作对象是手握大权的朝廷重臣。

      明朝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首辅都是在言官的声讨声中黯然退场的。

      例如严嵩父子专权,言官们20年如一日,冒着被排挤、打压、罢免、暗杀的危险。

      前赴后继,持续进谏,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。

      万历首辅张居正执政期间,言官以“夺情起复”等为事由,集体跪谏,哪怕被廷杖打伤、打残也毫无惧色。

      明朝的那些名臣、权臣例如高拱、徐阶等,几乎没有人不被言官“骂”过。

      动辄一手遮、为所欲为的宦官势力,也因为言官的存在而被打压、约束。

      当然,这期间言官也是付出了沉重代价的。

      言官当然也没有忽视对皇帝的监督。

      但凡皇帝有不理朝政、沉迷酒色、懒政怠政、奢靡无度、大兴土木等有失君德、有损国力、有害国政的言行,各路言官势必纠弹不已……

      从言官没有辜负朱元璋当初的期待,言官中的很多人因为进谏而获得的“诤臣”“忠臣”的称号也是当之无愧的。

      但任何事物都不能演化为极致,物极则必反。

      言官所掌握的舆论监督权归根结底也是一种权力。

      被过度保护而失去了制约的权力,最终也会成为脱缰野马、下山猛兽。

      朱元璋当初的制度设计,起初的确是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      但也因为言官制度设计中的反向制约的缺失,使得制度缺陷最后逐渐演化成明朝重大的政治灾难。

      甚至成为明朝逐渐衰弱乃至最终败亡的祸根。

    
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